再生時代研究院

再生醫學技术
再生醫學(RM)指功能無法自行恢複的受損組織及器官通過臨床治療獲得結構的重建與功能恢複,作爲一個新興的跨學科領域,結合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材料科學和組織工程的原理支持內源性愈合、更替或再生細胞、組織或器官的結構,從而恢複原有功能;通過使用細胞、天然或人工支架材料、生長因子、基因編輯或上述元素的組合來支持組織的自然再生修複過程。
幹細胞
幹細胞(stemcell)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特定條件下可分化爲特定功能的細胞和組織。
由於幹細胞具有來源廣泛、免疫原性低、不易出現免疫排斥反應以及體外穩定增殖的優勢,因此,通過幹細胞治療將來源於宿主的幹細胞經過體外加工後再重新回輸供體,成爲近年來皮膚美容領域的研究熱點。臨床應用的幹細胞可來源於骨髓、脂肪、真皮、毛囊、羊膜及羊水等。
骨髓幹細胞(BMSCs):可用於瘢痕、光老化及脫髮的治療, 在皮膚美容領域顯示出很好的應用前景。骨髓造血幹細胞最早 成功應用於慢性創麵的治療,並可用於萎縮性瘢痕治療。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從臍帶中分離,在創麵愈 合、脫髮、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及皮膚年輕化等多方麵具有明顯 的治療效果。
脂肪間充質幹細胞(ADSCs):是再生醫學中另一種廣泛應用的幹細胞,其易於獲得且含量相對豐富。能夠分化爲脂肪細胞,通過填充組織補充容量,從而有助於維持或改善組織形態,因此被用於麵部塑形、豐唇、麵部年輕化、瘢痕、男女生殖私密處功能的改善。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是通過導入特定的轉錄因子將終末分化的體細胞重新獲得類似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多能幹細胞(APSCs)的一種細胞類型。
外泌體(Exos)
細胞外囊泡(EVs)是由細胞釋放具有膜結構囊泡的統稱,分4種類型:外泌體(Exos)、微粒(microvesicles)、凋亡小體(apoptosisbody)和癌小體(oncosomes)。
其中,外泌體(Exos)(間充質幹細胞旁分泌産生),其生物學功能與原始幹細胞相似,但更加穩定,免疫原性更低,在醫療美容基礎和應用領域倍受關注。
Exos通過胞吞、胞吐及膜融合的方式進入細胞,將其活性物質(如蛋白質、DNA、RNA等)釋放至宿主胞質溶膠調控細胞生理功能;也可結合胞膜受體激活相關信號通路調控細胞功能,實現非細胞化再生醫美治療。
富血小闆血漿
富血小闆血漿(PRP)是血小闆超過生理濃度的自體血漿溶液。再生潛能主要歸因於血小闆釋放的各種生長因子,如:血小闆源性生長因子(PDGF)、轉化生長因子(T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b)和表皮生長因子(EGF)等,通過上調與細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以及細胞外基質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以及通過刺激細胞活化和巨噬細胞趨化,上調膠原蛋白合成,最終實現組織再生修複。PRP已被用於創麵愈合、皮膚再生(改善皺紋)、脫髮和痤瘡瘢痕的治療。

再生醫學在醫療美容領域的應用
一、抗衰/年輕化
幹細胞(stem cell)、外泌體(Exos)、富血小闆血漿(PRP) 等,能促進膠原蛋白、彈性纖維、透明質酸和糖胺聚糖的合成 和分泌,並富含細胞因子、生長因子、蛋白質等多種活性物質, 能有效促進損傷後修複、纖維細胞的增殖和遷移、改善皺紋及 眶週色素沉着等效果,還能聯合脂肪填充麵部等年輕化治療, 從而有助於皮膚再生和年輕化。
二、脫髮
因遺傳、內分泌功能(甲狀腺器官疾病、性激素水平變化)、 免疫繫統疾病、營養不良、藥物、精神情緒和自然衰老等因素, 會影響毛髮週期(HC),降低毛囊幹細胞活性和修複能力。再 生醫學技術可通過誘導毛囊再生來治療脫髮,對於脫髮的治療 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三、萎縮性/增生性瘢痕
再生醫學技術治療痤瘡萎縮性瘢痕時可以聯合微針來改善功效 成分的皮膚滲透率,如聯合微針。
四 、萎縮紋
萎縮紋(SD)是各年齡段均可見的線性紋路,目前有激光、機 械磨削、微針等治療方法,但是多數治療會誘髮術後色素沉着 的不良反應。再生技術能夠促進細胞外基質重塑,新的膠原蛋 白和彈性纖維的合成,通過真皮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含量增加, 表皮增厚,減少或消除萎縮紋。